1、為何使用它(Why)
用心才能看到問題真正的核心。
2、這是甚麼(What)
相信資源是有限的(熵;亂度),解決問題需要用心去找到問題的核心,找到真正的解決方法。
能夠放開自己的心胸去接納新的資訊和驚喜,自由掌控不同的觀點與脈絡,注重發展的結果而非結果的人,往往都是非常有創意的。
3、主要應用時機(When)
會讓人覺得可藉機介入和掌控,因為如果一個系統會隨著時間而衰弱,讓系統中的事物漸漸變得更糟,這個系統可能會讓我們有動機想要介入、參透和掌控,好讓情況不會變得更壞。
4、誰適用該方法(Who)
一直困在問題中,無法找出解決方法。
5、 如何使用(How)
了解不用心的本質,避免部用心。
了解不用心(Mindlessness)本質的定義:
l
落入種類的陷阱(entrapment
by category):
三呎寬的木板就是門板!如果早知道的話,你大可直接把自己家的門板拆下來給那個有錢人,然後拿到一萬塊美金。
你對你自己說:「到底是為了什麼?我昨天竟然沒想到可以這樣做?」你沒想到可以這麼做,是因為你從來沒有把自己家的門當成是一塊木板。你從來沒有發現,那塊七呎長、三呎寬的木板,其實隱藏在你印象中那個稱為「門」的種類下。
這種不用心的表現通常以更平凡的方式出現。例如,「為什麼我沒想到蘇珊?她會疏通洗碗槽的水管啊!」
我們經驗這個世界的方法,是把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加以分門別類。「這是一個中國花瓶,而不是一個日本花瓶。」「不,他只是一個大學一年級的新生。」「這種白色蘭花已瀕臨絕種。」「她現在變成他的上司了。」在這種方式下,我們描繪出全世界,也描繪出我們自己。好像一旦沒有了各種分類,世界就會脫離我們一樣。西藏高僧稱這種心理習慣為「執著於分別之妄心」。
l
自動化的行為(automatic behavior):
不需意識決策即可執行的行為,指快速且省力,只需要一點點注意力,甚至不需注意力的處理歷程。
你曾經在服裝店裡對人形模特兒說「抱歉!借過一下!」嗎?或是曾經在新年的一月份時簽寫支票時,卻寫上了去年的時間?在自動化行為的模式下,我們從周圍的環境中接受並使用那些有限的資訊(女性的形體、相似的支票式樣),卻沒有讓其他的資訊(一動也不動的姿勢、日曆)滲透到我們的腦中。
有一次,我在一家小的百貨公司買東西,結帳時,我將一張新的信用卡遞給收銀員。她注意到我尚未在信用卡上簽名,因此要我補上簽名。然後她刷了我的信用卡,並且把簽帳單拿給我,要我簽名。我一一照著她所說的去做。接著,收銀員就拿著簽帳單與剛剛才新簽上名的信用卡,比對上面所簽的名字是否一樣。
我在唸研究所時所進行的第一個實驗,就是探討「受限於單一觀點」的問題。這是一個探討「不同方式的請求所造成的不同效果」的初步研究。與我們共事的一個女研究員站在熙來攘往的街頭,告訴過往的人們說,她的膝蓋扭傷了,需要人幫忙。如果有路人停下來,她就會請他或她到附近的藥房買個貼布來。我站在藥房內,看前來幫忙的人會給藥劑師什麼樣的請求,而這個藥劑師稍早時同意要告知他們的貼布已經賣完了。一聽到貼布賣完了,在我們研究的二十五個人中,沒有一個人想到可以請藥劑師推薦其他的治療方法。每個人都空著手離開藥房,回到「受傷者」身邊並告訴她這個消息。我們猜測,如果這位女研究員做出的是一個比較不明確的要求,她反而比較有可能成功的獲得幫助。但是,受限於「扭傷膝蓋就是要貼貼布」的單一想法,完全沒有人想到可以尋求其他可能的治療方法。
為了測試狹隘的觀點可以如何操控我們的想法,請讀一讀下面的句子:
FINAL FOLIOS SEEM TO RESULT FROM YEARS
OF DUTIFUL STUDY OF TEXTS ALONG WITH
YEARS OF SCIENTIFIC EXPERIENCE.
現在,算一下裡面有幾個F,你只能再唸一次上面的句子。
如果你找到的比實際上的還要少,你的算法可能受到最前面的兩個字都由F開頭所影響。在計算時,你的想法會傾向於依賴這個線索,或者說是單一的觀點,而忽略掉有些隱藏在單字中的或是在單字尾的F(正確的答案是八個)。
像這種高度明確的指示,或是類似前例中貼布的要求,都會鼓勵不用心行為產生。一旦讓這種想法進到腦子裡,我們就像是碰到冰塊的蛤蜊一樣,立刻就把殼閉得死緊,再也不讓新的訊息進來。在下一章中,我們將看看為什麼我們會卡在頑固的、閉塞的心靈狀態中。
l
受限於單一的觀點(acting
from a single perspective):
我們在生活中處理事情時,時常會覺得好像只有一套標準可遵行。例如,做菜時,我們常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完全照著食譜做。添加材料時也像是遵守正式的法規一般。如果食譜上寫著要加一撮鹽巴,但卻誤加了四撮的話,我們就會手足無措,就好像那個碗馬上就要爆炸了似的。我們把食譜視為一個準則,但通常不會去考慮人們在口味上的差異,或者想到做一道新的菜餚可能會很有趣。
6、運用在甚麼地方(Where)
生活、學習。
7、應用的範例
教導小孩子了解數學”垂直”的概念
分析不用心的要素:
l 落入種類的陷阱
”垂直”是一個數學的專有名詞,一般都會將其歸類於數學,以數學的方式來解釋。反不知,原本都是依葛抽象的東西,再以抽象的數學用語解釋,反而造成學習者更多的困擾。
觀察生活上很多的東西都是有垂直的概念,如果用生活實力來講解,讓學習者能融入情境中學習,更能有學習的效益。
l 自動化的行為
從小的教育體制影響,一般的學習者習慣(自動化)於看到數學問題,就以數學的方式,列列各種定義和公理來解釋數學的定義。再看到問題時,我們可以先思考一下,是否有其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,能更加簡單和快速。
l 受限於單一的觀點
一個問題不一定只有一種解決辦法,就如同數學問題,不一定得套用同一個公式來解決。多從不同的觀點來思考,一定可以找到不同的解決路徑。
結論:
教導小孩子了解數學”垂直”的概念,為避免落入不用心的陷阱,在解釋之前先想一想,如何來表達才能讓小孩子較能接受,是否有更棒的生活實例和情境來解說,如使用一個蛋糕對切成四塊蛋糕,如果一樣大小,而且有四個一樣的角度(90度),則可以看出垂直的圖示和概念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