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

解決問題:對一些技巧到底是問題解決”工具” 或”方法”的理解很混亂

一、問題
對一些技巧到底是問題解決"工具" "方法"的理解很混亂

二、原因分析
根本原因分析(RCARoot cause analysis
1 Define the Problem
What do you see happening?
搞不清"工具""方法"的差異,有一些技巧到底是"工具""方法"
What are the specific symptoms?
有一些"方法"為何也會被稱為"工具"
他們的差異到底是甚麼?到底要如何界定其為工具或方法?或是有一些可以稱為工具,也可以稱為方法?


2014年9月3日 星期三

會圖解思考的人最厲害的心得


1、為何使用它(Why)
經由聯想、參照、索引與案例,而充分了解如何分析事物或解決問題。
聯想:由圖解思考法所延伸的跨領域相關說明。
參照:不同的圖解思考法之間的對照比較。
右半腦負責空間認知與圖像、影像、音樂、繪畫;能抓住大格局的整體樣貌。

2、這是甚麼(What)
圖解力:運用視覺化的圖像(包括圖表)來分析事物或解決問題,讓思考的過程「具象化」。


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

我要把英文學好的心得


1、為何使用它(Why)
文法好,不見得英文就好。不教文法,也可以透過閱讀,自然說出符合文法的句子。

2、這是甚麼(What)
最簡單英文學習法:大聲說英文學習法。

3、主要應用的時機(When)
聽不懂聽英語的時候。

4、誰適用該方法(Who)
想學好英文與聽力的人。

5 如何使用(How)
l   聽力訓練
將學過的內容大聲朗讀七遍至十五遍,就能更輕鬆、快速地理解每一個部份的意思。
Note
大聲朗讀→聽力→閱讀更簡單。
「隱性文法」:大聲朗讀英文,輸入頭腦中。「顯性文法」:經過整理的「英文文法」。
發音為讓人討厭英文的原因。
創意思考能力也需要練習與背誦。

改變一生的英文聽力課心得


1、為何使用它(Why)
瞭解影響聽力的原因,以及如何解決。

2、這是甚麼(What)
學習英文聽力的學習技巧。
聽力成功的關鍵:
複誦(習慣聲音語調,掌握動詞和名詞,一句一句、一段一段切割,複誦和聽寫下來,每天十分鐘。
熟悉動詞用法(針對場合熟記會出現的動詞群組)

3、主要應用的時機(When)
聽不懂聽英語時。

2014年8月22日 星期五

快不能解決問題的心得


1、為何使用它(Why)
在思考問題時,得培養一種宏觀的思維方法,但同時,也需要顧及微觀的細節。

2、這是甚麼(What)
慢速解決問題要素:花時間、認真思考、做出正確的診斷。
Note
有人問愛因斯坦,如果只有一個小時可以拯救世界,他要怎麼辦?愛因斯坦回答:我會用五十五分鐘的時間界定問題之所在,再用剩下的五分鐘尋找解答。

3、主要應用的時機(When)
需要找出問題的核心。

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

上班8小時─練習只做重要的事的心得

1、為何使用它(Why)
系統化的工作方式可以幫助分辨哪些才是值得去做的工作。
制定一份沉長的代辦事項表只會浪費時間,好好規劃自己的生活才有好處。

2、這是甚麼(What)
創新的工作流程法則(生產力流程法則;PWF):讓雍塞爆量的工作負擔中,找到一個解套方法。
主旨:做事要少,不要貪多,集中精神才能事半功倍。

3、主要應用的時機(When)
上班的8小時。

4、誰適用該方法(Who)
想要好好管理上班時間的人。

5 如何使用(How)
創新的時間管理術:生產力流程法則(PWF);生產力=分辦輕重+安排時間+集中精神+隨時應變+終結循環+管理體能
6、養精蓄銳,做好能量管理



工作不是變魔術─掌握關鍵規劃的步驟的心得


1、為何使用它(Why)
避免無謂的浪費。

2、這是甚麼(What)
專案管理團隊必須事先確定好的人力、物力、財力、時間基礎上產出預期品質的專案成果。
七個零浪費步驟做規劃,就能讓避免無謂的浪費。
超浪費現象發生的原因:
(1)漠視供需本質(想要準時完成工作,供給必須符合需求,如人力)
(2)多工並進(無法專注)
(3)不了解工作量與工時的差別。
(4)我們不再打仗(世界和平,所以我們不再有親上火線做敢死隊的機會。但職場中「敢死隊」的機會到處都有,只要你勇於表現,打出一場艱難但漂亮的勝仗,可確保為往後的工作履歷大加分。這種心態導致我們時常不自覺接下不可能的任務,導致超浪費的現象發生)
(5)找不到更好的方法。

2014年8月19日 星期二

模式化工作術的心得


1、為何使用它(Why)
經由將工作模式化,在短時間內準確無誤地完成工作。
經由效率化,可將多餘的時間用於創造新的附加價值。

2、這是甚麼(What)
工作模式化:
1、重複利用以前製作的資料。
2、將工作的步驟加以分析和整理(藉此提升需要反覆進行工作的效率)

3、主要應用的時機(When)
需要準確無誤地有效率的工作。

2014年8月18日 星期一

下班後的黃金8小時的心得


1、為何使用它(Why)
善用下班後的時間。

2、這是甚麼(What)
每個人每天有24小時,上班工作8小時,睡覺8小時,剩下的還有8小時可以利用。

3、主要應用的時機(When)
下班後的時間。

4、誰適用該方法(Who)
想要好好管理下班後時間的人。

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

關鍵18分鐘


1、為何使用它(Why)
有效率的工作。

2、這是甚麼(What)
十八分鐘輕鬆管理每一天

3、主要應用的時機(When)
時間規劃。

4、誰適用該方法(Who)
需要輕鬆管理時間的人。

5 如何使用(How)
十八分鐘輕鬆管理每一天
上班前花五分鐘規劃當日工作重點
每小時花一分鐘,重新聚焦(一天八小時)
下班前花五分鐘,誠實檢討並反省自己。

2014年8月13日 星期三

解析式看圖作文的心得


1、為何使用它(Why)
對作文有幫助:我口說我看我手寫我口說。

2、這是甚麼(What)
經由觀看和解析圖片、了解題型、整理思路進而作文。
Note
何謂解析式:分析題型引導思路

3、主要應用的時機(When)
訓練作文寫作

4、誰適用該方法(Who)
需要學習作文寫作的人

5 如何使用(How)
經由觀察聯想延伸思考的流程來達到解析是看圖作文。

2014年8月12日 星期二

我六點一定要下班的心得


1、為何使用它(Why)
「六點以後的時間」不是用來追進度,而是讓自己長進的資源。

2、這是甚麼(What)
把「不加班」當目標,才會開始找方法。

3、主要應用的時機(When)
長期工作需要加班。

2014年8月11日 星期一

不拖延工作術的心得


1、為何使用它(Why)
做事不在拖延,了解拖延的原因,甩開拖延心態,讓事情更有效率。

2、這是甚麼(What)
l   一堆讓人畏懼,因而拖延的原因:
(1)受到否定,害怕失敗、犯錯、失誤
(2)表態引起注目,或是不受注目
(3)面臨未知,必須做出承諾,暴露自己的缺陷
(4)接手太困難的任務,惹上麻煩,沒辦法盡善盡美。
(5)遭到拒絕,選錯邊站,或是遭受批評

自由書寫術的心得


1、為何使用它(Why)
不再害怕寫作,只要有起頭,就能一路給他寫下去。

2、這是甚麼(What)
教導如何輕鬆而不停地快寫。

3、主要應用的時機(When)
不知如何開始寫作時。

4、誰適用該方法(Who)
思考很久而一直不敢進行書寫的人。

5 如何使用(How)
l   輕鬆試(試一兩個問題輕鬆寫),不停地快寫,設下時限。
l   如何開始:
以思考的方式進行書寫,跟著腦袋的想法走(自己寫給自己看,寫下自己看得懂就好想到甚麼就寫甚麼)
將思緒化為文字(將問題付諸紙上作業)
運用引導句(主題,簡短的句子,往新的方向思考)
詞彙解析(原本的定義從新定義,產生屬於自己的意思、看法)
自我質疑(將問題據實寫出,就會發現新方向)
情境相依的假設(突破瓶頸,找到相類似的以解過的問題)
l   如何延伸:
書寫馬拉松、轉移注意焦點、列出問題list、自我質疑(思考主題寫二十分,對表面內容查重點思考延伸;挑戰問題回答;思緒引導到其他方向)
思緒抽離(從一思緒跳到另一思緒;思考從中有無學到)
l   如何有靈感:
書寫的動作可以激發靈感,動手寫就對了。
l   如何有創意:
與其他人分享未臻成熟的想法(整理原本雜亂的思緒),留心身邊發生的故事,建立點子資料庫。

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

不加班的便利貼工作術的心得


1、為何使用它(Why)
將事情輕輕鬆鬆「架構化」「自動化」。

2、這是甚麼(What)
便利貼能把亂七八糟的思緒整理得井然有序。
基本步驟:
(1)在一張便利貼上寫下一件想到的事情。
(2)寫好的便利貼依照規則排列。
(3)(重點)把完成的便利貼撕掉。
Note
便利貼可重複多次撕貼,能夠在記事本或紙張上隨意將資訊群組化或排成樹狀圖。
便利貼非常易於營造多項資訊間的關聯性,並立刻將資訊視覺化。
便利貼思考法的原則:一張便利貼上只寫一件事,盡量以5W2H(When何時、Where何地、Who何人、What何事、Why為何、How如何、How much多少)的概念為準,簡單明瞭。

2014年8月6日 星期三

便利貼時間管理:10分鐘搞定一天進度的心得

大腦是用來思考,不是用來記雜事的,若屬於「現在可趁早完成」的事,最好立即採取行動。
1、為何使用它(Why)
每天務必確認該做的是要在何時執行,而且要循序漸進,確實地進行;個人工作(To Do)不去考量時間,才會跟不上進度。
事前準備能營造平穩的節奏感;重點不在於努力,而是持續「每天做」。
將不意看見的事物圖表化,你會清楚自己目前的處境。
視覺化後變得容易整理;眼睛看不見的東西最難做整理,沒有期限的工作容易被忽略。→訂出有形的計畫。。

2014年7月29日 星期二

背對問題思考的心得


1、為何使用它(Why)
分析的目的:為了測試解決方法,而不是放大問題。

2、這是甚麼(What)
背對問題的思考:從野心和目標出發,焦點放在可能的解決方法。
解決問題的關鍵,不是面對問題窮追猛打,而是反過來「背對問題」思考——想清楚,我的目標是什麼?如何不卡在過程中發生的旁支情節?

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

如何以理解為目的,問好問題!從PIRLS測驗著手的心得


閱讀是讀者、文本、作者之間的互動。而閱讀過程中免不了會推論。
推論分為聯想(association)、連結(connection)、邏輯(logic)推論。
讀者在閱讀時有其目標,會帶入自己的背景知識解讀文本訊息而形成意義→不斷的在進行推論。

1、為何使用它(Why)
為了從問題中了解自己是否已經理解。

2、這是甚麼(What)
國際閱讀素養評比(PIRLS),由國際教育學習成就調查委員會(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,簡稱IEA)主辦的國際測驗,IEA2001年開始辦理PIRLS計畫,該計畫每隔5年辦理1次,主要目的在研究世界各國及地區4年級兒童的閱讀能力。
閱讀測驗的內容包含故事體與說明文,並將閱讀歷程分為四個層次:提取特定的觀點、推論、詮釋並整合訊息和觀點、檢驗或評估文章的特性。其中前二者屬於直接歷程,後二者屬於解釋歷程。

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

圖解創意6x10妙方的心得

以不同的觀點和改變問題來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。
解問題的情況(包含兩個要素)
l   問題(挑戰、目標或到手機會)
l   看待問題方式(觀點、思考模式、認知)

1、為何使用它(Why)
如果一直問同樣的問題,並用同樣的觀點看問題,就會得到同樣的結果。

2、這是甚麼(What)
以不同的觀點和改變問題來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。

劃出答案來的心得

一張A4圖解,讓你解決問題,達成目標。化為可見的紀錄,產生了真實感。
1、為何使用它(Why)
畫圖幫助決問題,畫圖有助於歸納整理,發現事物的本質。圖比文字更能清楚練具體的印象。

2、這是甚麼(What)
圖解技巧只不過是用○或□框起文字重點,再決定他在投影片上的位置而已。
只要確定重點和想表達的事情,再套用圖解範本,就完成圖解分析。

3、主要應用領域(When)
助於歸納整理,確定重點和想表達的事情

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

"第一眼就看出問題—七種方法,鍛鍊你的預判力"的心得

1、為何使用它(Why)
找出問題,挖掘直覺前瞻力。

2、這是甚麼(What)
教導如何找出問題,挖掘直覺前瞻力的方法。

3、主要應用領域(When)
分析產品和商品的趨勢。

4、誰適用該方法(Who)
研發新產品和想了解未來發展趨勢的人。

5 如何使用(How)
分析趨勢問問題寫下未來標竿→作為研發標準。
l   如何找出問題,挖掘直覺前瞻力
逆勢操作,大家都在看同一個方向,就往反方向看去,就能發現大家看不到的東西,潛藏的機會資源或可能。成為觸發直覺前瞻力的火苗。

假說思考法的心得

1、為何使用它(Why)
假說有甚麼優點:
l   以假說為基礎的具體行動,以最短時間有效達成目標的方法。
l   建立假說讓該做甚麼事情變得一清二楚,更能深入思考自解。

2、這是甚麼(What)
以結論為起點的思考方式。
甚麼是假說(hypothesis):蒐集資料過程,著手分析之前的暫時性答案。

3、主要應用領域(When)
假說思考:一種思維模式或是習慣,從資訊還相當有限的階段起,就不斷思考問題全貌與結論。
是要在資訊有限(所能獲的的資料相當有限)和時間有限的情況下,做出可能性最高的假設性結論。

2014年7月16日 星期三

用心,讓你看見問題"的讀書心得

1、為何使用它(Why)
用心才能看到問題真正的核心。

2、這是甚麼(What)
相信資源是有限的(熵;亂度),解決問題需要用心去找到問題的核心,找到真正的解決方法。
能夠放開自己的心胸去接納新的資訊和驚喜,自由掌控不同的觀點與脈絡,注重發展的結果而非結果的人,往往都是非常有創意的。

3、主要應用時機(When)
會讓人覺得可藉機介入和掌控,因為如果一個系統會隨著時間而衰弱,讓系統中的事物漸漸變得更糟,這個系統可能會讓我們有動機想要介入、參透和掌控,好讓情況不會變得更壞。

2014年7月14日 星期一

問題解決金字塔的心得


1、這是甚麼樣的金字塔(What)
隨時間問Why、隨時思考金字塔頂端是甚麼,有Why(目的)才有What(必須做的事)How(實現方法)
金字塔愈往上,就愈接近本質、根源,更抽象和單純,相反的,愈往下,就愈表面、現象化、具體和複雜。